初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试卷及参考答案金仓湖的作文
好吃的苹果平凡的脸
⑴我的汉语学生杰克是医科大学中医专业的H国留学生。
⑵素闻H国人是苛刻挑剔的,择师条件也十分离奇:首先人要漂亮;然后才是中文要好。
⑶初次见面,简单的介绍后,杰克勉强地点了点头,就不再讲话。我知道,除了他本身固有的高傲外(这是这所公寓里所有留学生的通病),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我远没有达到他所谓的“漂亮”标准。说真的,我确实跟美丽无缘,父母给了我一张再平凡不过的脸。但我没有妄自菲薄,我并不认为美丽可以代表一切。我知道,人生道路上的许多坎坷和荆棘不是美丽可以跨过的。记得《简•爱》中有一段话:“我贫穷、低微、不美丽。但当我们的灵魂穿过坟墓,站在上帝面前时,我们是平等的。”我能蔑视但不能无视杰克的高傲。我暗暗对自己说:我要做得最好,让他的高傲见鬼去吧!
⑷4月的一天,雨哗哗地下了一整天。街上的水很多,路面低洼处水可没过脚面。舍友们都仰倒在床上,高唱着“下雨天,睡觉天”。在那样一个滂沱大雨的鬼天气里,谁愿意一脚泥、一身水的出门呢?眼看快6点,又该去上课了。舍友们都说雨那么大,路又难走,别去了,一次特殊情况,杰克应该能够理解。我笑着摇摇头,撑开伞,出了门。
⑸街上风裹着雨,手中的伞握不稳,身上湿了大半。路比想象中要难走得多。红旗大街正在扩建,路边的土被冲得到处都是,一踩一脚泥,裤脚上已溅了不少泥点子。红旗大街与新石南路的交叉处,已不见路,只有一片汪洋的水。鞋子里外都湿了,走起路来,噗哧噗哧地响,一阵冷风吹来,我直打寒颤。
⑹到了杰克的房间门口,脱下鞋子抬起脚,水滴滴答答地往下淌。我飞快地脱下袜子,拧了拧水,又飞快地穿上。我以最快的速度做完这一切,然后敲门。
⑺开门的一刹那,杰克的脸上写满了惊愕。接下来的一个半小时格外漫长。半湿的衣服贴在身上,粘粘的、潮潮的,感觉就像掉进沼泽中一样。尽管如此,我脸上始终保持着平和自然的微笑。我知道我不需要无谓的同情,我只有做得更好,才能击溃杰克的高傲和他对中国人的偏见。
⑻打那以后,杰克表现得不再那么难以接近。他的高傲像一只鸡蛋被我击开了狭小的裂缝。
⑼杰克的中文进步很慢,尤其是在念绕口令时,他发音含糊不清,听上去像酣睡的小猫打呼噜。杰克的高傲随着他的一次次失败而一点点减弱。我无意也无暇嘲笑他。相反,我一直鼓励他不要气馁,不要懈怠。每次,我在讲课时,总穿插一些文字游戏和课外知识,诸如名胜古迹、文化典籍、风味特产、天文历法等。课前我不断充实自己,课上我俨如一位真正的老师,旁征博引,娓娓道来。 我的只有一个学生的课堂充实而富有趣味。终于有一天,杰克竖起大拇指说:“老师棒!中国棒!”语气中有着不可置疑的肯定。
⑽我笑了。许多日子以来,我嘴里衔着一枚青橄榄,酸酸的、涩涩的,而此时却嚼出了丝丝甘甜。
⑾“杰克,给你这个。”一次课后休息,我伸手递给杰克一个外表光滑的苹果。凭我的经验,这个苹果肯定少汁、青涩,极为难吃。而我啃起了那个不太光滑的苹果。果真如此。“老师,为什么你给我的这个这么难吃?”他看着吃得津津有味的我。我晃了晃手中带有疤痕的苹果说:“你不是喜欢外表漂亮的吗?那个苹果可是这一堆中最好看的!”说完,我和杰克相视一笑。“谢谢,”他友好地向我伸出手,“你教给了我一个十分重要的道理。”至此,他的高傲被我彻底击碎。
⑿初为人师,我深深地品味了其中的苦与乐。我知道我贫穷、低微、不美,但我拥有坚毅,拥有真诚。它们会伴我跨过人生道路上的坎坎坷坷,让我得到人生最重要、最宝贵的东西。
23. ⑶段中加点词语“妄自菲薄”意思是:(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⑹段中“我”的一系列行动描写,写出了“我以最快的速度做完这一切”,表现出“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理。(2分)
25. ⑻段画线句运用了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1分)
26. ⑽段中“许多日子以来,我嘴里衔着一枚青橄榄,酸酸的、涩涩的,而此时却嚼出了丝丝甘甜”,“我”之所以感到“酸酸的、涩涩的”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嚼出了丝丝甘甜”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7. ⑿段中的“我知道我贫穷、低微、不美,但我拥有坚毅,拥有真诚”,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体现“我”“真诚”的具体行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文中的“我”彻底击碎杰克的高傲,除了拥有坚毅,拥有真诚,还因为具有认真的态度和_____________ 。(2分)
28. ⑾段杰克说:“你教给了我一个十分重要的道理。”这个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第Ⅲ卷 作文
13、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 本文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进行叙述,条理清楚,结构严谨。
B. 本文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生动、感人。
C. 本文大量运用语言和心理描写,反映了人物的性格,表现了人物的思想。
D. 文章详写了“我”的所见、所闻、所感,略写了母亲春游的行动,这样就影响了中心的表达。
阅读文章,按要求回答第14-18题。(10分)
南 极 冰 架
(1)此次考察中,我们曾两次沿“厄麦里冰架”的北缘航行,有机会观赏了南极冰架的景观。
(2)所谓冰架,是指与大陆冰盖相连的海上大面积的固定浮冰。南极冰盖覆盖面积达1200平方公里,平均厚度在2000-2500米之间,最厚的有4800米,总体积达2450万立方公里。这顶巨大的“冰帽”,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以每年1-30米的速度,从内陆高原向四周沿海地区滑行,形成了几千条冰川。冰川入海处形成面积广阔的海上大冰舌,终年既不破碎(外缘除外),又很少消融,这就是海上冰架的来源。
(3)据目前考察结果,A南极冰架面积达140万平方公里,占南极冰盖总面积的10%,最大的两个冰架罗斯冰架和菲尔克冰架,都在西南极。由于冰架表面平坦,因而是南极洲机场的选点之处,B我们首次来南极洲乘坐的“大力神”飞机就是在冰架上降落的。不少国家的南极考察站,都建立在冰架上。罗斯冰架每年向海延伸300-760米,因此,上面的“浮动城市”也逐渐向海洋中推移。
(4)冰架厚度的增加,主要是由降雪的堆积而造成的。近年来,澳大利亚冰川学家发现,厄麦里冰架底部的海水也在不断冻结,从而增加了自身的厚度。夏季冰架外缘与南极表层温暖的水接触处,消融成水,并在风、浪、潮的作用下,造成断裂,形成海上平台型冰山。据估算,每年从南极冰盖崩裂入海形成的冰山有50亿吨,其中有冰架送出去的冰山占了84%。可见,南极冰架是南极洋上冰山的主要来源。从望远镜中望去,厄麦里冰架像一条看不到头尾的水晶堤。
(5)冰架是一巨大的低温体,据澳大利亚冰川学家在厄麦里冰架上的越冬观测,表层100米冰层的年平均温度低达零下20摄氏度左右。在冰架附近,一般都有一个特别寒冷的低温水体--“冰架水团”。我们投放了“温差深自动记录仪”的探头,果然测到了本航次中的最低海水温度记录零下23摄氏度。生物拖网也取得了与其它海区不同种类的浮游生物。这表明,冰架对它临近海区的水文特征及生物的种类分布等都有很大的影响。
14、选出对文段内容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 第(2)自然段主要介绍了南极冰架形成的过程。
B. 第(3)自然段介绍了南极冰架的面积及其形状特征。
C. 第(4)自然段以厄麦里冰架为例介绍了南极冰架不断加厚和形成冰山的情况。
D. 第(5)自然段与第(1)自然段呼应,点明了这次南极考察的目的和意义。
15、结合第(2)自然段,请你找出第(3)自然段中罗斯冰架每年向海里延伸300米到760米的原因。(2分)
答:
16、请分别说明第(3)自然段中,A、B两个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和作用。(2分)
A:
B:
17、第(4)自然段中加点的“主要”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18、第(5)自然段最后一句话中加点的“这”指代的内容是:(2分)
阅读文言文,按要求回答第19--23题。(16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①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② 。
19、在空白处填上课文的原句。(2分)
① ②
2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6分)
①便要还家( ) ②欣然规往( )
③寻病终( ) ④欲穷其林( )
⑤芳草鲜美( ) ⑥无论魏晋( )
21、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②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22、用原文回答问题:(2分)
①写桃花源老人小孩精神面貌的句子是
②文中描写“世外桃源”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是
23、“桃花源”是陶渊明虚构的理想境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呢?请用简短的文字回答。(2分)
第III卷 实践.交流(40分)
24、作文:
一位南开大学的学生记述了他的院长的一件小事:那次院长和几个学生共乘电梯,忽然发现电梯超载了,他不是最后上的,他是教授,是院长,周围是他教过或未教过的学生,他却退出了,理所当然地退了出去。我想,不管在场的学生是否听过他精彩的课,不管是否认识他,一定都会记得他上的这一课和他点头微笑的样子。黎巴嫩诗人纪伯伦曾经说过:“在弟子群里散步的老师,他不是在传授他的智慧,而是在传授他的忠信与仁慈,还有他的生活态度和为人之道。”
同学们在与众多老师的交往中,是否也曾经感受过老师守信、慈爱、正直、无私的品质,快乐幽默的工作态度和谦和、宽容、耐心、热情待人的为人之道?
请以“老师教会我 ”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第IV卷 拓展.提高(20分)
25、《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对中国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同学们在读完这部著作后对其作品风格、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一定有了更多地了解,那就让我们做个交流吧。(7分)
《西游记》是一部长篇 ① 小说,全书共 ② 回。其中机智灵活、疾恶如仇的是 ③,
自号“美猴王”,因 ④ 被 ⑤ 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后受 ⑥ 规劝皈依佛门,给 ⑦ 做了大徒弟。
26、根据所述意境填写诗句。(4分)
绿罗裙融入荷叶仿佛一色裁剪, (1)
荷花与采莲女的面容相映争艳。 (2)
那么多莲舟荡入池塘都看不见, (3)
听到歌声才觉察到有人在采莲。 (4)
27、阅读文段,回答问题。(9分)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地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吾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节选自《战国策》
(1)下面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 )(2分)
A. 吾为子先行 武陵人捕鱼为业
B. 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至峡江寺而意症决舍
C. 故遂与之行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D. 兽见之皆走 花之君子者也
(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 是逆天帝命也:这 B. 兽见之皆走:走开
C. 虎以为然:对、正确 D. 故遂与之行:于是、就
(3)根据这则文言文概括一个成语。(1分)
(4)把“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译成现代汉语。(2分)
(5)请选择一个角度,简要评价这件事。(2分)
(一)他(戈文亮)轻轻钻出蚊帐,蹑手蹑脚取下阿爸挂在墙上的长刀、竹弩、箭囊和那副古老的捕兽铁夹;然后悄悄拨开门栓,像猫一样悄然无声地溜下竹楼,溜出寨子。连狗都没有惊动。
没有月亮,只有一处模糊的星光。他顺着被猎人、野兽和淘金者踩出来的牛毛细径,朝山谷后面的南温河走去。树林的地上铺着厚厚一层落叶腐草,松软而富有弹性,像踩在海绵上,一脚一个凹坑,清凉的汁液从脚丫缝冒出来,浸过脚背。附近不时传来野兽怪声怪调的吼叫,不知是虎啸还是狼嚎,令人毛骨悚然。他有点紧张,将竹弩拉满弦,扣好竹箭,端在手里,随时准备击发。他对这片树林很熟,对这条山路也很熟,经常来捡蘑菇采木耳。要是在白天,他才不会害怕呢,太阳能给人壮胆。他还是第一次在树林里走夜路,想不到白天看起来那么迷人的山谷和树林,在夜里会变得这样阴森可怖。树上猫头鹰在尖啸,还有一只怪鸟发出婴儿啼哭声。草丛传来大蛇吞吐信子的噬噬声,连迎面刮来的风都带着一股使人心惊胆颤的阴气。夜的树林是野兽的世界。
他咬着牙一步一步往前走。
突然,漆黑的树丛里闪出一对绿莹莹的眼睛,摇摇晃晃朝他逼来。他急忙躲到一棵大树背后,将竹弩对准绿光。星光太暗,看不清究竟是什么东西。他吓得心咚咚乱跳,屏住呼吸,怕轻微的喘息声传过去会招来灾祸。他虽然握着竹弩,却不敢贸然出箭,要是前面是条豺狗,竹箭只会招来豺群疯狂的报复;要是前面是头凶残的山豹,竹箭即使射中豹眼也无济于事。那对绿莹莹的眼睛越逼越近,他的心快跳到嗓子眼了,手也哆嗦得快抓不住竹弩……谢天谢地,那东西在离他两步远的地方突然一拐弯,消失在浓浓的夜色中。
他长长吐了一口气,这才发现自己出了一身冷汗,把单薄的衣衫都弄潮了。西双版纳虽然没有大雪纷飞的冬天,但正月的夜晚,却也寒气袭人,料峭的山风刮来,冷得他像筛糠似的瑟瑟发抖。他真的害怕了。他毕竟只是一个14岁的少年,没有成年猎手那种在多年的血腥生涯中磨炼出来的胆魄。他想转身跑回家去,竹楼里有温暖的火塘,有温馨的被窝,还有一种安全感。但是,一种更为强烈的要为自己雪耻的感情,迫使他放弃逃回家的念头。
他一定要猎到那只该死的红狐。
10. 为选段拟一个恰当的标题:____________(2分)
11. 作者不以事件的起因––––“红狐叼鸡,文亮蒙羞”作为小说开头,而以选段内容作为开头,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2. 第一段划横线的句子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3. 第二段中,作者笔下自然环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此处自然环境描写有利于表现戈文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4. 第三段“咬着牙”这个细微的动作,写出了戈文亮虽然紧张害怕但还是坚持挺住的心理状态,假如让你来写这种心理状态,你怎样写?
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步一步往前走。(3分)
15. 选段中“毛骨悚然”、“瑟瑟发抖”等词语,用以表现人物紧张害怕的心理。请你再写出2个这样的四字词语(多写一个加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6. 小说的中心事件是“捉狐––––放狐”,省略第四段所写的“丛林遇险”这个情节,照样可以完成对中心事件的叙述,因此,有人建议将“从林遇险”这个情节删掉,对此,你的意见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初一语文下学期期末模拟试题(二)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一. 语言积累及运用
(一)书写汉字
l. 略
2. ①chì ②dàn ③xǐng ④qiè
3. 澜 戎
4. ①弥散:弥漫消散。②声音突然中止。
(二)诗文默写
5. 必做题: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6. 选做题:
①现在却常是忧郁
②独怜幽草涧边生
③当窗理云鬓
④散入春风满洛城
⑤荷笠带斜阳
⑥黄梅时节家家雨
⑦西市买鞍鞯
⑧化为邓林
⑨朔气传金柝
⑩独坐幽篁里
(三)语言运用
7. 答案略
二. 阅读与探究
(一)
8. 蒲松龄 清 小说《聊斋志异》 书房 记述奇异的事
9. jiǒng xiá shàn dān míng
xiá kāo mèi zhà
10. 回头看 通“只” 大腿 神情,态度 像狗一样 屁股 打洞 打算
11. ①骨头已经扔完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②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③屠户于是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④只见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想要钻过去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
⑤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
⑥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12.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这个故事讽喻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归要失败的。这个故事也告诫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二)
13. 为下文写“我”关爱珍珠鸟作铺垫。先写珍珠鸟怕人,与后文写珍珠鸟亲近人构成对比,突出了本文的中心。
14. 想见小鸟,又怕惊动它们;可以看它们时,还怕惊动它们。
15. 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响。索性用那涂了蜡似的、角质的小红嘴,“嗒嗒”啄着我颤动的笔尖,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16. 第一次,大鸟一叫,小鸟就回去了;第二次,大鸟再三呼唤,小鸟才回去。这种变化说明了小鸟逐渐对“我”产生了信赖和留恋。
17. 信赖 或情意 或友好 或关爱
18. 红嘴、红爪子、家伙,喜爱
19. “我”对小鸟的关爱之情
20. 信赖产生的基础是爱和尊重。文中“我”对珍珠鸟细致入微的关心与爱护,珍珠鸟对“我”由怕到亲近、信赖的过程,表明信赖产生的基础是爱和尊重。实际生活中的事例(略),表明信赖产生的基础是爱和尊重。
(三)
21. 要想拥有一个成功的人生,就必须尽量地用爱心储蓄友情。
22. 示例:友情不是一轮红日,可以永恒不变地发出光芒给你温暖;友情是弯明月,只有你持续地对它投去关注的目光,它才会用纯洁照亮你脚下的路。
23. 人生路上的“知己”,即相互了解而情谊深厚的朋友。
24. “本份”是“本身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情份”是“人与人相处的情感和情义”。意思是:在你遇到困难时,别人没有主动帮你的义务,只有与你有了情份,他才有可能会去帮你。
25. 示例:面对党外人士怀疑的目光,周恩来没有放弃,只是坦然地实践着党的政策和主张。他用真诚储蓄友情。当蒋介石又一次掀起反共高潮时,终于使那些党外人士消除了疑虑和偏见,给共产党提供了莫大的帮助与支持。
26. 回答此题要扣住两个要点:一是应结合原文中作者的观点;二是要条理清晰地说出自己储蓄友情的方法以及这样做的原因。答案略。
(四)
27. 突出了蟋蟀不畏寒冷、率真、勇猛的特点。表现了作者对蟋蟀的喜爱、怀念和赞美。
28. 寄予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留恋,对大自然纯真、美好事物的热爱,以及对虚假浮华现象的批判。蟋蟀是作者童年美好生活的象征。
29. 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手法将夜幕降临时充满生机的鸣叫,写得意趣盎然。(大意对即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纯真、美好事物的热爱。
30. 蒲松龄借《促织》一文,反映了劳动人民受徭役的深重压迫,揭露了封建社会的罪恶。以此狠狠打击了封建朝廷,宛如一记响亮的耳光。
31. 示例:狗儿仿佛是有灵性的。在暖暖的火炉旁依偎在我的脚边,一起聆听着舒伯特优美的曲子,竟也陶醉在其中了。幽深的目光似乎也读出了旋律中的美,一只灵性的小狗。
三. 写作
一类卷(45-50分)符合题意,符合文体要求,新颖有创意,思想健康,中心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合理,语言准确,书写规范,标点正确,600字左右。
二类卷(38-44分)符合题意,符合文体要求,思想健康,中心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准确,书写规范,标点正确,600字左右。
三类卷(30-37分)基本符合题意,基本符合文体要求,思想健康,中心较明确,内容较充实,结构较完整,语言较准确,书写较规范,标点错误不多,500字左右。
四类卷(20-29分)基本不符合题意,基本不符合文体要求,中心不明确,内容不充实,书写不够规范,标点错误多,字数相差大。
五类卷(19分以下)不合题意,不合文体要求,无中心,内容混乱,字迹难以辨认。
1. 每类试卷以中心分数为基准分,酌情增减;
2. 新颖、有创意的作文可得满分或酌情加2-3分(满分者不可再加分数);
3. 书写工整,卷面整洁,酌情加2-3分,字迹潦草,酌情减2-3分;
4. 错别字每3个扣1分(重现者不计),不足3字不扣,扣到3分为止。
文章来源: 兴趣作文网-韩国的作文-写寻的作文 http://www.chadgracey.com文章标题: 初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试卷及参考答案
原文地址:http://www.chadgracey.com/jchdzw/440.html
上一篇:8.下列是单一制国家的选 下一篇:没有了